2007年10月2日

閱讀筆記:《網路巨變元年》之九

手記:
1-7 歷史洪流中的五大革命
  • 2003年11月,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研究院(Santa Fe Institute)的複雜系統經濟學(Economics of Complex Systems)先驅者布萊恩‧亞瑟(W. Brian Arthur )在一場以「經濟要邁向哪裡?」為題的演講中,將始於1960年代美國的「資訊革命」與1780至1830年英國的「工業革命」、1830至1880年英國的「鐵路革命」、德國電動機械和鋼鐵等重工業革命、1913至1970年美國的大量生產「製造業革命」並列為他歷史觀中的五大革命。指出這些革命性變化都有一個共通模式,就是從最初引發相當規模的騷動(turbulence),到媒體聚焦(Media Attention)大幅報導的局面,到過度投資造成泡沬經濟破滅,之後就進入「大規模架構舞臺」的階段。以資訊革命而言,微軟與Intel崛起的70、80年代為騷動時代,90年代進入媒體聚焦局面,隨後網路熱潮在2000到2003年發生泡沬經濟破滅,而「大規模架構舞臺」的階段應該會發生在此後的三十年間。p45~47
1-8 更甚於工業革命的重要轉變

  • 作者歸納整理出布萊恩‧亞瑟(W. Brian Arthur )「經濟要邁向哪裡?」演講的結論有七——
1. 廾一世紀最初的二、三十年間,經濟將發生深遠的變化。
2. 這種變化與所有事物產生關聯,不同事物間開始有知識性的交換,經濟也發展出原始的神經脈絡。
3. 我們從未想像過的新興產業即將崛起。
4. 廾一世紀最初的二、三十年間,儘管美國仍然可能領先,但技術將向世界擴散。
5. 興起於英國、被他國仿效的工業革命和鐵路革命,形成了經濟的肌肉系統。
6. 資訊革命不是肌肉,也不是能量,它是經濟的神經系統。
7. 長遠來看,資訊革命將帶給社會較諸工業革命更深遠、更重大的轉變。
p47~48
  • 在90年代,大家都認為資訊革命是以「IT產業的物理性根基——資訊超級高速公路」為舞臺。1998年創立於美國矽谷的Google率先注意到,「以『I』為根基,建立在網際網路『遠端』的『資訊發電廠』設備」才是資訊革命「大規模架構舞臺」的著力處。創業不到七年,Google一躍成為業界盟主,2004年夏股票公開上市,到2005年10月,其市值已超過十兆日圓。p48

(待 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